close

台灣走到哪裡都能見到「生活的好鄰居」-全家便利商店或是7-11。大型賣場或超市大概也都營業到晚上十點,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下班後還可以輕鬆自在的逛街或購物。

到過德國的朋友一定明顯體驗到購物常受到營業時間的限制,不是星期日絕大部份的商店沒有開門營業之外,星期一到星期六通常到了晚上七、八點,商店也都關的差不多了,唯有在加油站才可能有24小時。不過,這種情況已比1999年我第一次到德國時好多了,一般超市星期一到星期五只營業到下午六點,星期六只營業到下午四點,因此常常要趕在關門前添購生活必需品,而且在關門時間前一、二個小時才去的話,常常要面臨大排長龍的枯乾等候。換言之,德國商業營業時間已有慢慢隨著生活型態的轉變而有調整。

2007年2月14日曾在Weser Kurier報紙上讀到一篇報導,版主個人覺得相當有趣,簡短的與大家分享:德國下薩克森邦(Niedersachsen)的商店從2007年4月開始可以從星期一到星期六 24小時營業。麵包店、書報攤、花店以及農場上店家星期日得以營業三個小時。 營業時間的開放,唯一的妥協是:一年當中復活節、聖嬰降臨節以及聖誕節前的四個星期日(降臨節)則是維持現況,禁止店家營業。當時的SPD與綠黨批評該項法案是"懶惰的妥協"(lazy compromise, faule Kompromisse),指控這項法案是"喪失行為能力的證據"(evidence of incapacity, Armutszeugnis),更有政治人物認為此一法案完全忽略教會的請願。

讀完這篇文章不禁莞薾一笑,覺得德國人太認真,我們所處的台灣環境裡就是習慣24小時的便利,無法想像為何開放商店營業時間需要如此大費周章的廣泛討論,加上以台灣人的生意腦筋,會儘量為國家經濟多盡一份力量。但仔細想一想,這與德國的生活型態與宗教信仰有極大關連。德國人較注重家庭觀念與生活品質,因此在討論商店營業時間時也會考慮到有些人們必須工作到很晚,假日工作可能無法與家人相聚等等,也擔心一旦星期日開放營業,就沒有人要去教堂做禮拜了,他們很認真的考慮"開放的必要性"。

以生活的便利性來說,我百分百支持24小時的商店。生活中總是有會遺漏或不方便的事件發生,像我之前南下忘了帶衛生棉,在店家營業時間結束要關門時,拜託店員讓我衝進去買棉棉,當下心情超級慌張與三條線的。不過,是否真的有其必要性的存在?? 不誨言地,我認同那位SPD政治人物所說的,營業時間開放是"懶惰的妥協",因為我發現,無論1999年的6點關門,到2007年前幾個月超市8點關門到現在2008年超市10點關門,我永遠在趕關門前的一刻衝進商店,是營業時間的延長寵壞了我內心那條懶蟲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葛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