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運動鞋製鞋業您知道多少呢? 每年鞋廠開放職缺多,如果有興趣瞭解運動鞋製造業的人,您應該知道以下幾件事。
1、運動鞋業
鞋子種類繁多,運動鞋是最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一種,人腳一雙。在1845年前所有的鞋子都是手工製作,1845年第一台裁斷機問世,隔年針車機也投入製造, 1890年代開發出膠底鞋 ,1917年Ked是第一家量產銷售以帆布為主面料的鞋款,當時正式將有膠底的鞋子稱之為Sneakers。(資訊來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hoe,關於更多運動鞋的發展歷史可參考這裡。
鞋業在70年代開始蓬勃發展,國際品牌代工的足跡從歐美轉向亞洲,從韓國、台灣於80代後期年代轉至中國,90年代擴至至東南亞,其主要國家有越南、印尼、印度、緬甸與柬埔寨。根據中華徵信的2018年的調查,全球鞋類2018年總產量達242億雙,86.2% 集中於亞洲製造,中國仍以55.8%的比例位居全球鞋類生產國家之首。2019-2020年中美開打貿易戰的消息加速鞋業地區的版圖遷移,紛紛移向東南亞國家。如果想從事製鞋業的話,東南亞的職缺會比較多,台灣也有只是比例比較小。
台資鞋廠在運動鞋產業相當活躍,以下為全球運動鞋品牌與台灣鞋廠之供應鏈,可清楚知道鞋廠合作的客戶品牌,同時也可以參照下圖瞭解各家鞋廠的主力及規模。而台灣鞋廠的強烈競爭對手來自韓國與中國。
圖/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92751-115260
2、運動鞋供應鏈
運動鞋品牌NIKE, ADIDAS, NEW BALANCE, UNDER ARMOUR, PUMA等在製鞋業內是買方,簡稱客戶或品牌在製鞋業鞋廠為Tier 1 簡稱T1,鞋材廠為鞋廠的供應商為Tier 2 簡稱T2, 加工外包商為Tier 3簡稱T3。鞋材的供應商包括:網布(fabrics)、合成皮(synthetic leather)、皮料(leather)、射出廠 (plastic injection supplier)、包裝材、膠藥水、楦頭、生產設備廠商等。 以下是台灣的產業供應鏈可說明上下游關係以及各指標性企業 。
資料來源: https://ctee.com.tw/topic/2019tw0050/shoemak
3、運動鞋廠產業特性
- 勞工密集性高且低度自動化的產業,一雙鞋子由數十片的材料所構成,自動化程度受限於設計變化大、新工藝或新材料日新月異及繁鎖工序,屬勞工密集產業。大數據時代自動化仍是產業重點關注趨勢。
- 低度系統化:許多工作是靠人來做資訊的傳遞,無論何種職位與人互動及溝通的頻率相當高,人是多數資訊的載體,迄今仍有鞋廠使用excel開單而未使用系統作業。可想而知,工作細緻度愈高工作推展才能更得力。相對很多工作的透明度較低。
- 對中國籍幹部的依賴:90年代許多台資廠遷移至中國,台灣擁有製鞋技術的人才逐漸流失,除了在中國之外,在印尼、越南、柬埔寨等鞋廠仍有一定比例的中國籍幹部,多數負責廠務或技術方面之管理。與中國籍幹部共事有許多眉角要注意,尤其他們的文化與價值觀與我們不同,必須學會與他們和平共處而不站在他們的對立面,另外他們對於自身工作的危機感比較重,所以在帶人方面比較有所保留。
- 愛用台幹:台資廠喜歡雇用台籍員工,主要是台灣人刻苦耐勞,且容易培養成通才型的人才,英文能力也有一定的水平,加上方便與總部溝通,便利政策的推動。
4、進入運動鞋業之門檻
- 專業技能:製鞋業與其他製造業相同均設有產銷人發財等功能部門別,專業職要求有相應的專長或經驗。
- 英文能力:因多數均為國際品牌代工,需與品牌對接的單位或窗口會要求具備英文能力,至於英文要求程度視應聘職位需與品牌溝通頻率多寡而定。經常對外的單位就是開發業務、成本、品管單位、生產單位主管與業務等單位。
- 鞋業技能:如有經驗容易加分及取得工作機會。如新鮮人對製鞋業的開版、操作3D製作軟體有興趣者,可以先到財團法人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簡稱鞋技中心)參與培訓課程,與鞋業相關的課程資訊如下,網站連結按這裡:
- 鞋品設計及相關組件CAD/CAM應用技術
- 製鞋自動化設備與製程應用輔導
- 外派長駐能力:因多數製鞋業職缺都在海外,外派工作需要有強大可與自己獨立對話,與自己獨處的能力 (這可是外旅生涯達14年的葛蘿非常強調的一點)
5、運動鞋業之工作內容
視應聘的職務內容而定,製鞋業大家比較常見但無法一見即知的是以下二個職位:
- 開發業務:這個位置像是製鞋內的產品經理,需與超過至少10個以上的單位合作,在有限時程內解決開發及商品化過程發生的問題,既要滿足品牌的設計與成本需求,且要滿足可量產且通過各項產品測試,職稱之所以加上業務,因職務與品牌有高強度的溝通也會有訂單之間的商業互動。
- 儲備幹部:先接受製鞋業基礎知識的培訓,再依背景專業或職缺分發至所需的單位。(一般製鞋廠招募的台幹都是會從小主管開始做起,仍視各廠及單位的狀況與安排。)
- 管理職工作:鞋廠花費比本地人薪資高出許多的台灣人主要是用來培養成為管理人,在鞋廠工作很容易就負責管理與帶領團隊,對於追求職涯階梯的人鞋廠是個不錯的選擇。
以下是網路上與鞋業工作內容有關的網站,有興趣可以瞭解:[鞋業/廠各職缺在做什麼?_職務內容簡介] (版師,針技,廠務....等)
6、運動鞋業薪資待遇
90年代外派是台灣薪資至少2倍起跳,現在應該是1.5倍起跳。一般外派會比台灣員工多出:外派加給、日資費、特定休假天數 (50-90天返台一次不等)、返台機票張數,以及住宿與伙食。有的鞋廠不一定提供勞健保,如有小孩需考慮教育補助,在談薪資時請評估清楚,以免進入才發現自己功課做的不足。薪資屬公司機密無法公開討論,但在我的經驗看來,在運動鞋廠經驗愈久其薪資水平也就愈高,且資歷與經驗將拉大薪資級距。
個人覺得在鞋業滿有趣的一件事是職稱,以寶成為例,其組織職級規劃較為細緻,且最低職級是從班長開始核薪,在寶成協理的職位算是非常高,能獨立掌管一個極具規模的單位,但在其他鞋廠相應的職級可能就是副總了。所以在面試時,可以從比較高職稱的鞋廠要轉入細職稱的鞋廠可能需要瞭解與調適,千萬別入職後還一直認為自己委屈或不平,這會影響展開新工作的心態。
7、當地語言需求
到當地學習當地語言對於個人絕對有優勢,以下針對中國、越南與印尼來看學習當地語言的需求高低:
- 中國:與台灣人相對同文同種,需要學習的並不是語言 (少數名詞上的差異),而是與狼性社會的生存之道。
- 越南:華僑多且在當地盛行學習華文以獲得更多的薪資與工作機會,故找到能說華語的員工相對容易,在越南鞋廠任職會說流利越南文的台幹是少數,且越南文的發音對台灣比較難一點,需求度低。
- 印尼:印尼文較越南文容易上手,有長期支援的同事不到1年即可通過印尼文初級檢定,只要有心上手不難。印尼也有許多華人,但招募較越南不易,在印尼必須學習印尼文以利工作推動。(來印尼就是要學印尼文)
8、轉職或轉換跑道是否容易
- 轉換公司:台資鞋廠求才若渴,只要沒有不良記錄(業界仍是會互通訊息)、穩定性過低(每年換工作),我個人認為機會是很多的。
- 轉換工作:鞋廠的人才在供應鏈上的移動多半是往品牌端移動是比較令人稱羨,主要是客戶端生活品質較高,不像台資廠是責任制且多數週六需上班。也有鞋廠人才憑藉著鞋廠人脈與品牌人脈移動至供應商,如果待遇夠好,只要調適好心態也是可以接受,不過葛蘿認為心態調適很不容易,很多挑戰失敗的例子。
- 回台灣:在35歲前外派倦殆想回台灣工作,葛蘿認為有很多機會,台灣品牌易有開放的職缺包括Nike, Decathlon, Converse, Specialiast (腳踏車鞋) 等品牌,在鞋廠的工作機會包括寶成、豐泰、隆典等,鞋材供應商的職缺也是有的,如欲更換產業身邊也有許多成功的案例,但35歲後返台更換跑道我認為比較吃力,若是非主管職的轉職,尤其是跨產業或跨領域,難免遇到薪水少的狀況,事先需做好心理準備。不過,返台的收入減少也是外派人員想返台的最大瓶頸。
其他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給我加油打氣,也歡迎互相交流。
-------------------------------------------------------------------------------------------------------
相關連結:
我的facebook粉絲團:跟著葛蘿外派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