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司有一新人到印尼第一週即腸胃不適,大家都估摸著是水土不服,確實水土不服是海外工作者初期最容易遇到的挑戰!今天葛蘿想跟大家分享外派十四年的水土不服的經驗吧。
德國
1998年人生第一次出國到德國波昂大學當交換學生一學期,當時奶奶十分擔心,她到神明廳向眾神祈求孫女外出平安,下樓後她笑著跟我說,神明告訴她德國那邊不歸他們管,記得帶上家鄉的一把土,如果水土不服,可以用家鄉泥土泡水後煮開喝。當時聽到時真心覺得神明真明理,隨即跟奶奶解釋歐洲多數信奉天主教與基督教,主掌的天神不同,歐洲是教堂比較多,神明說的是對的,奶奶點點頭認同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當時為了讓自己與家人安心,真的帶了一把巴掌大小的家鄉泥土踏出國門!
德國的水質舉世聞名的優,水龍頭的水多半可以直接飲用,公共場所的水如無法飲用都會有”Kein Trinkwasser” (如下圖) 的清楚標示。在德國沒有什麼腸胃不適的情況,只有胃口不適,德國的熱食比較偏重口味就是了。
在德國工作2年半,曾經幾次生病😷,一次是眼睛非常癢,醫生診斷是花粉過敏引起。二次發燒,沒有任何水土不服。
中國
2010年7月葛蘿外派到中國東莞,中國人習慣使用煮水器將水煮沸後再飲用,入境隨俗葛蘿也是這樣準備日常飲用水!中國流行購買桶裝水,內行的都是買高品質的農夫山泉。七、八年前中國還是會聽到有餐飲店使用地溝油,所以路邊攤很少吃,後面幾年因為環境有改善,民眾對食安意識有提升,加上腸胃多年適應後就常常上工廠附近的餐館,但路邊攤還是少吃為好。
中國知名菜系:川菜、贛菜、湘菜,這些菜系的共同點就是偏辣,好吃重口味的人肯定會很喜歡,只是每個人的辣度承受度而定,葛蘿偶爾會有有腸胃不適的情況!到中國各地旅遊也是會吃路邊攤,儘可能挑選看起來乾淨一點的餐館就是了!
印尼
2017年3月印尼報到的第一天,周遭同事紛紛好心的建議使用Brita濾水器濾水,再用煮水器煮沸後飲用。剛來的前幾週出現幾次腹瀉,之後腸胃就適應了,三年多來習慣注意水質,很少喝沒煮過的水,除非是礦泉水(Aqua)。一般餐廳只供應礦泉水,不供應白開水,。
印尼的Nasi Goreng (炒飯)、 Mie Ayam (雞內麵) 與Bakso (牛肉丸)很有名,路邊很多攤販,葛蘿推薦腸胃敏感度高的人少吃路邊攤,原因是印尼一年溫度高熱,路邊攤都是木造,很少有冷藏櫃儲放食材,或許這就是印尼人喜愛炸物的主要原因,因為熟食可儲放時間比較長!葛蘿曾經跟著學校媽媽到路邊吃過少數的幾次。在疫情前,在每寄出大貨樣品時會請部門同事請炒飯,偶爾還是會聽到外幹肚子腹瀉的狀況。
更嚴重的案例,曾有位主管對於未煮沸過的水特別敏感,員工餐廳的粥、湯一概喝不得,每喝必拉,每個人的腸胃敏感度確實不同!
除了水質,在印尼葛蘿認為還要多習慣生活周遭的小動物昆蟲,還要各種螞蟻🐜,一開始看到大螞蟻會超級害怕,現在看到只想趕走,人類有強大的適應能力!不知道有沒有人會對昆蟲過敏的。
另外,朵朵三歲時跟我們到印尼生活,第一年朵朵經常生病,包括發燒、出過玫瑰疹、咳嗽等,當時出發前特別備妥各種常備藥,還買了一套精油以備不時之需,所幸第二年每況愈佳。
最後,如何克服水土不服:
- 多瞭解派駐地的氣候、飲食習慣與生活文化,剛開始的不適應不僅在飲食或身體方面。也包括心理上的,多瞭解當地實況做好心裡準備。
- 攜帶腸胃不適慣用藥。
- 先少吃路邊攤,在當地適應後再慢慢嘗試。
- 派駐地如果水質不佳的話,建議先過濾再煮沸。
- 不管在哪,養成外出進門先洗手,對小孩而言這點很重要。
- 如果有宗教信仰的人,可準備讓你/妳容易平靜安心的物品在側!
- 在異鄉身體不舒服且常備藥無效的情況下一定要去看醫生,千萬別受限於語言、費用或恐懼,都可以請當地朋友同事互助!
其他外派相關文件
歡迎留言互相交流。
-------------------------------------------------------------------
相關連結:
我的facebook粉絲團:跟著葛蘿外派去